夏集镇距离邓州约十几公里,位于其西北方向,有一个名为大王集的村庄。这个村庄北边与镇平县接壤金砖财富,地理位置较为偏远。
在明清时期,这个偏僻的村落曾是一个乡级行政单位,拥有一条热闹的街道。那时,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聚集于此赶集、购物。每逢年关或庙会,集市上更是人流如织,车马喧嚣,热闹非凡。
解放初期,大王集还留下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光荣历史。1948年1月,桐柏军区攻克邓县后,为了推动土地改革、巩固革命成果,并加强对邓北地区的管理,桐柏党委决定设立邓北县,县委机关就设立在大王集集市的东侧。
大王集经历了从乡、区、县到行政村的多次行政变迁。幸运的是,老街得以保存,集市两侧仍然矗立着十余座古老的民居。如今,原邓北县机关所在地已经建成了大王集小学。
展开剩余68%从小学向西不远处,有一座陈旧的土坯房孤零零地站立着。它的两侧山墙部分已经坍塌,但屋内的梁柱结构依然稳固,支撑着灰瓦覆盖的屋顶。屋顶下铺设着平整的栈板,柱子基座上安放着柱顶石。整个建筑展示了什么叫“墙倒屋不塌”的古老建筑技艺。
再往前走十几米,一座两层四间、带前出檐的气派青砖瓦房映入眼帘。它的高度几乎是周围房屋的两倍,格外引人注目。这座房子典型地展现了古代店铺的风貌,正面完全未用砖块,采用木格窗,底部是可拆卸的木板门。想要了解古代商铺建筑风格的人,绝不可错过这里。左右两侧的山墙用青砖砌筑,后檐雕刻着龙形图案,极具传统韵味。
东边的两间房屋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金砖财富,精神矍铄。她说习惯了老屋的生活,对这里感情深厚。尽管子女多次劝她搬迁,她依然坚持不离开。屋内是二十多根柱子与大梁交叉支撑的阁楼式结构。踏上沉重的木质楼梯便可登上二楼,老人热情地带着我的孩子登楼,楼上堆满粮食等物资,用以防潮。
房屋内隐约还能看到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标语。老人介绍,原先这四间房屋被乡政府租用,一边是税务所,一边是信用社,对面则是供销社。后墙由土坯砌成,设有方形木窗,阁楼因此通风良好且采光充足。这样的民居在夜晚睡觉时完全不需空调。
走进后院,一条狭窄的甬道通向后方的另一处民居。东侧有几间结构精美的厢房,前墙用青砖砌成,配有细致的木格窗,坡屋顶上的青瓦整齐排列,鳞次栉比。
令人意外的是,在这偏僻的村庄还能见到规模不小的四合院。老人说她的祖辈从事商业,前面是店铺,后面是仓库,两侧是住宅。她家祖上的大掌柜曾有一次幸运地中得大奖,赚了不少钱。家中女主人担心他挥霍,便用这笔钱建造了这四间门面房。
如今,这座老屋已成为老街的标志性建筑。据村民说,建造时县长亲自坐镇督工,因此这座建筑比周围的房屋都要高大气派。
古街尽头还有一座面阔三间,土坯与砖墙混合的古老民居,保存完好。房屋女主人回忆,刚嫁过来时,这小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,常常有人走错门,场面既尴尬又热闹。
走进大王集古街金砖财富,才能真正感受到岁月的沧桑,时代的变迁,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杠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